【医疗服务提升年】紧扣需求 精准充电——江永医共体总医院急诊科开展蘑菇中毒与毒蛇咬伤诊治专题培训
2025-07-15 12:33:5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左爽 | 作者:欧阳亚斌 | 点击量:6728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欧阳亚斌)“夏季是毒蘑菇误食和毒蛇咬伤的高发期,如何快速识别、规范处置,是守护患者生命的关键!”2025年7月3日,江永县人民医院120紧急医疗救援会诊中心内气氛热烈,一场聚焦“蘑菇中毒诊治”与“毒蛇咬伤救治流程”的专题培训正在这里紧张进行。急诊科院前急救医生、急诊科医生全员参与,科主任刘继云、外科陈杰担任主讲,以“理论+案例”的形式,为参训人员送上了一份“急救知识大礼包”。

紧扣“高发”需求,精准“充电”正当时

“入夏以来,我县农村及山区毒蘑菇生长旺盛,误采误食事件时有发生;同时,毒蛇活动频繁,野外作业、田间劳作被咬伤的风险显著上升。”培训开场,急诊科主任刘继云结合近期县域内急救数据,点明了此次培训的必要性,“作为院前急救的‘第一梯队’,我们必须掌握‘快、准、稳’的诊治能力,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!”

现场,参训医生们围坐在深红色长桌旁,桌上摊开的笔记本、笔和急救手册已写满前期预习要点;前方大屏幕上,“蘑菇中毒的诊治”“毒蛇咬伤救治流程”等PPT页面清晰呈现,关键信息如“食用史采集要点”“毒蛇种类鉴别”“血清治疗时机”等被重点标注——这场“干货满满”的培训,从一开始就聚焦实战。

双主题“拆解”:从识别到救治,全流程覆盖

“毒蘑菇可能长得像普通菌菇,甚至‘伪装’成可食用品种!”刘继云主任以一张“毒蘑菇与食用菇对比图”开篇,结合多年急诊经验,详细讲解了毒蘑菇的识别技巧:“记住‘三看’——看颜色(过于鲜艳可能有毒)、看形态(菌环、菌托异常需警惕)、看生长环境(潮湿阴暗处风险更高)。”随后,他围绕“诊治核心”展开:从“食用史采集(时间、种类、数量)”到“临床表现(消化道症状、神经毒性反应)”,再到“实验室检查与对症治疗”,每一个环节都结合真实案例,引发参训医生的热烈讨论。

“被毒蛇咬伤,第一步不是‘挤毒’,而是‘固定’!”外科陈杰医师则聚焦“毒蛇咬伤救治流程”,通过屏幕上“蝮蛇、眼镜蛇、五步蛇、竹叶青”等本地区常见毒蛇的高清图片,逐一解析其毒性特点:“蝮蛇多为神经毒,咬伤后可能迅速出现呼吸困难;五步蛇是血循毒,伤口肿胀、出血不止是典型表现。”他特别强调:“处置时需‘三早’——早呼救(拨打120)、早固定(减少毒素扩散)、早送医(争取血清治疗)。”讲到关键处,陈杰医师还现场演示了“止血带使用规范”“伤口近心端标记”等操作细节,参训医生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。

“实战感”拉满:从“听讲”到“互动”,能力再升级

“如果患者自行服用了‘民间解毒草药’,会影响救治吗?”“孕妇儿童被毒蛇咬伤,剂量如何调整?”培训中,参训医生结合日常工作疑问频繁提问,刘继云与陈杰医师一一解答,现场气氛活跃。“这样的培训太‘解渴’了!以前遇到疑似毒蘑菇中毒的患者,总担心漏掉关键信息;现在有了系统的‘问诊清单’和‘处置流程’,心里更有底了。”刚入职两年的院前急救医生小何在笔记本上写下满满收获。

据悉,此次培训是江永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25年度“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计划”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科室紧扣县域内季节性高发疾病特点,通过“专题培训+模拟演练+案例复盘”模式,持续强化急救团队的专业素养。“未来,我们还将针对溺水、创伤性休克等常见急症开展系列培训,切实提升急诊‘前沿阵地’的救治水平,为全县群众生命健康筑牢防线!”刘继云主任表示。

责编:左爽

一审:左爽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